目前硅料企业宣布的规划产能已超出300万吨,可以满足1200GW的装机需求。
还有的则是通过收购、并购来扩大硅片业务版图,如大恒能源收购安徽一家科技公司100%股权后就切入该领域。和邦生物、LG化学、深圳燃气、一些普通及特种玻璃厂家都看好该赛道。
多晶硅、玻璃、电池及组件等板块上,也吸引了大批新企业。第三则是通过自有的销售网络,快速增加对分布式电站的全新布局(如创维等)。其中有大量公司赌注分布式业务。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和现有光伏产业板块企业,快速融入到分布式的大潮之中。在众多光伏材料中,尤其受青睐的是光伏玻璃和EVA胶膜,介入公司相比其他材料产业要多出一大截。
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,当然新进入者的剧增同样预示着新能源市场的蓬勃生机。我们看好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占比从近年30-40%水平逐步提升。图片来源: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眼下,2022年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价格拉锯战仍会持续,不过重心已经逐渐转向了下游电站。
在供需错配的背景下,硅片企业纷纷采取长单锁定硅料的方法。高质量的剧作保证了口碑,观众朋友们观看后大呼过瘾,纷纷买账,一众老戏骨也成功出圈。光伏的2021年便在抢装带来的惊喜中度过了。其次倒霉的就是微笑曲线末端的电池片、组件,价格一直涨不起来;随着上游硅料、硅片价格上涨,下游电站需求萎靡,导致最后这些电池片、组件价格接近成本线,没有毛利率而无法下降后,光伏供应链失衡。
从年初的光伏景气度高企带来满怀希望,到中间产业链供需失衡引发担忧,之后装机量不及预期带来的难掩失落,而眼下,又迎来了收官惊喜。这一点对于光伏行业同样适用。
综合各方消息,2021年12月1日至30日晚,国内地面电站并网量已经超过16.8GW,如果加上分布式在12月的抢装冲刺,新增装机极有可能会超过25GW。当原材料供给顺畅后,终端的需求便是产业发展的关键,演化到明年,竞争态势会发生大幅变化。根据之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1-11月光伏新增装机量:34.83GW。图片来源: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八月、九月,以隆基、中环为代表的硅片厂商开始了两轮涨价。
2021年第一季度果然不负众望,装机量达到5.56GW,同比上涨39%。我们需要回到2020年,剧情也就此展开。论及一个产业中各环节的地位,最核心的环节莫过于上游原材料和终端需求,两者的博弈,往往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。在新的一年里,便用光伏的年终盘点迎来开篇。
单晶M10、G12电池的主流报价在 1.03-1.1元/瓦。上有政策双碳背书,下有平价上网落地,光伏产业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赛道,在二级市场上更是走出了波澜壮阔的行情。
图片来源: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图片来源:EnergyTrend其实,12月的抢装并不意外,年末抢装对于光伏而言是个传统。其中一种情况是即便需求旺盛,但原材料的紧缺会制衡产业发展,这时候原材料话语权更重,2021年的光伏产业便是如此,硅料理所当然成为了主角。
主角、故事线、时间线故事线,串联起剧情的逻辑,决定影视作品质量的准绳。图片来源: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价格上涨的原因还是由于供给紧张,按照55-65GW的装机量目标,现有硅料产能勉强满足,弹性不高。这样的分析判断看起来没有问题,可是,却忽视了过程。串接起硅料价格变动故事线的最好方法便是以时间线作为脉络,时间线解释不清楚的话剧作也会失败。产业链条上,各环节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行为没有错,但势必会陷入囚徒困境,演变成市场观察到的上下游博弈。中环的毛利率,长期保持在17%到20%之间,所以这一轮降价,不是寻常的小打小闹,而是真刀真枪地硬砍利润。
因此,硅料价格变动是这一年光伏大戏最核心的故事线,从2021年初开始,一直影响着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。2020年1-11月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25.90GW。
未来,若产能释放则可以支撑超过600GW的装机量。收官惊喜,格局将变2021年12月3日,光伏行业硅片巨头中环股份(SZ:002129),对自己的核心产品价格做了一次大调整。
平价上网背景下,电价是固定的,如果建设电站的成本过高,那么就会影响到发电企业的收益,利润过低的话企业就不会建设电站。那便是作为产业上游的硅料价格上涨较快,价格从年初85元/KG上涨到140元/KG。
随着产业内其它企业产能陆续释放。在现实世界中,商业,相较影视剧的剧情更为跌宕起伏,人物关系更为错综复杂。正当世人对隆基中环大战翘首以盼时,殊不知,产业格局已然发生变化。表现在光伏身上就是产业链话语权低的环节会降价。
遗憾的是,诸多影视剧没有将其理清楚导致逻辑混乱,天马行空或多线并发的尝试使得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这意味着,仅2020年12月的太阳能的新增装机容量高达23.30GW。
梳理过后,可以明显发现硅料和电站是两个话语权较强的环节,在供需两个源头都是强制约的情形下,就导致了一种结果挤出效应。在硅料持续上涨带来中游价格上涨的趋势下,由于利润较低,电站积极性不高。
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,2019年光伏全年装机量30.11W,单单12月光伏新增装机达15.79GW。订单方面,组件采购动作有放缓迹象。
周而复始,未曾改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结果可想而知,2021年上半年,国内光伏装机13GW,增速从一季度的39%回落到12.93%。未来1年里,140亿元投资的乐山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逐步投产,通威产能预计在2022年底达到33万吨。涨价压力自然而然地传导到下游,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纷纷涨价。
例如,去年价格暴涨的光伏玻璃,由于行业逻辑变化导致壁垒消除,加上其占据组件成本较大,故而首当其冲价格惨遭腰斩。而明年光伏装机量乐观估计不到300GW。
2021年5月,两家硅片龙头企业一个月内相继2次宣布上调了硅片价格。据集邦最新价格追踪显示,电池报价正在小幅调涨,单晶G1电池片的主流报价在1.06-1.15元/瓦,单晶M6电池的主流报价在1.03-1.1元/瓦。
对标11月的硅片价格,中环的G1硅片,每片下降0.52元,降幅9.1%;M6硅片下降0.72元,降幅12.48%;G12硅片下降0.55元,降幅6.04%。其中,光伏玻璃价格重回涨价通道,光伏胶膜价格上调35%,四季度或将持续攀升,光伏铝边框、支架原材料价格集中上涨。